2026年江蘇農商行秋招法律常識積累(31)
對于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德治與法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道德與法治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道德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規范人們的行為。自古至今,所有國家皆以法為外規,德為內矩,缺法國家無序,少德民族無力。
道德是法治的支撐,是法治精神的深化。對立法者而言,道德教化能夠培養立法者的責任心,使他們具有忠于法律、服務人民的高尚品質;對執法者而言,道德教化能夠提高執法者的正義感,培養公正執法、廉潔奉公的道德意識;對守法者而言,道德教化能提高社會成員的法治意識和守法意識,樹立法律信仰。在法治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覺悟,營造學法、尊法、崇法、用法、護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法治是底線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所倡導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要把生活中廣泛認同的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規范,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對道德的捍衛,執法、司法不公,既是對法律的褻瀆,也是對惡行的縱容、對美德的貶損,要堅持嚴格執法,弘揚真善美,打擊假惡丑,堅持司法公正,發揮法治懲惡揚善的功能;守法本身就是一種美德,要強化全民法治意識,用法律規范行為,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基礎,法治是德治的法律保障,二者好比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可分離、不可偏廢。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的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依法治國強調的是“他律”,以德治國強調的是“自律”,將法治與德治結合起來,完善了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是治國方略的重要創造。
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越發達,法治也就越發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市場經濟公平競爭規則的形成、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需要法治。道德是市場經濟的思想保證,良好的道德風尚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對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與客體的行為起到很好的指導約束作用,更有利于他們自覺調整規范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需要法治的約束,還需要道德的調節,只有把德治與法治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當前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市場主體在競爭中為了追求和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采取了一些不規范的市場行為,出現了欺詐、違約、虛假廣告、制假售假等不良行為,這不僅違背了誠信、公平、正義的道德原則,也違反了法律精神,對于這些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誠信文化,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營造社會誠信環境,使人們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對見利忘義、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使違法行為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使人民發自內心的信仰法律、崇敬法律、依靠法律。只有德治與法治雙管齊下,才能保證市場秩序正常進行,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落實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