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回答而且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一個發展命題,更是一個改革命題,要圍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讓各類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攻方向,推動形成更多技術革命性突破,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的迭代動力。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在生產力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回顧人類歷史上的歷次科技革命,可以明顯發現每次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生產力產生大幅度質的躍升,催生一系列產業發展新業態和經濟發展新模式,促進生產力邁上新臺階。
新時代新征程,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攻方向,推動形成更多技術革命性突破。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頂梁柱”作用,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當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開路先鋒”;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力量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主力軍”作用,培育發展更多的科技領軍企業,讓企業切實承擔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答題人”角色。將科技創新深深根植在產業發展的沃土之中,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由“實驗室”進入到“生產線”。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既為孕育形成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播撒更多“種子”,又為形成更多“從1到N”的科技產業化應用探索更多模式,使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主攻方向,推進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新質生產力通過對生產要素的進一步優化配置進而形成更高的生產能力,在這一進程中,要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提高發展效率和效益,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發生質的大幅躍升。
充分發揮有效市場的作用,持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重點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激發生產要素參與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促進生產力加快發生質的躍升。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加快推進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不斷釋放人才紅利。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夯實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根基。在生產力發展進程中,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產業體系,不同的產業體系在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愈是發達的生產力,其產業體系愈先進。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基本“骨架”,要以加快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攻方向,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根基。通過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通過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加快優鏈、優勢產業加快延鏈、短板產業加快補鏈、新興產業加快建鏈、未來產業加快育鏈,不斷開辟產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積極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持續推動我國產業不斷邁上價值鏈中高端。
全面深化改革
以全面深化改革為重要保障,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指在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分配的形式等,生產關系直接影響著資源的分配方式、社會成員之間的權力責任關系以及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產關系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建立起來的,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會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其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是新時代新征程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的制度基礎。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我們堅持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通過改革開放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原標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與重要保障
文章來源: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2405/29/t20240529_3901916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