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發展的“夜經濟”是推動消費加快恢復的前沿陣地,對于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創造就業等具有獨特作用。各地要積極創新、凝聚合力,讓“夜經濟”不斷綻放新光彩,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潘鐸印
今年從春節到元宵節,夜經濟十分火熱,各地賞花燈、猜燈謎、坐游船、看煙花等夜游活動精彩紛呈。飛豬數據顯示,元宵節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34%,1月21日至2月4日,包含“燈會”“夜游”等關鍵詞的搜索量比前一個半月增長146%。在大眾點評網上,元宵節景點門票預訂量一周內同比增長300%,其中含“元宵”“燈會”等關鍵詞的景點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382%。(據2月15日中國商報網報道)
夜間經濟一般是指從當日18時至次日凌晨2時所發生的服務業類經濟活動。今年以來,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發夜間消費活力,夜景、夜游、夜購、夜飲、夜娛等新業態新場景亮點頻頻。“夜經濟”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城市經濟繁榮度、生活便利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數據顯示,我國有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進一步擴大內需,夜間經濟是備受關注的發力點。
繁榮的“夜經濟”激發消費新活力。近期,全國多地出臺相關舉措發展夜間經濟,鼓勵夜間餐飲、文化娛樂、旅游等活動。如,湖南發布《關于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對有新評定為省級以上夜間消費聚集示范區(含文旅)的市州給予獎補,最高可獎補50萬元;廣西發布《關于加快文化旅游業全面恢復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勵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主題活動,充分激發夜食、夜購、夜娛、夜秀、夜健等夜間消費業態活力,拓展夜間消費場景。重慶、江西、浙江、福建等多地也推出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積極推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各地各部門采取促進消費系列舉措,打好“夜間經濟”這張牌,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
夜間經濟是文化、旅游、消費融合發展的新動能。夜經濟重新激活夜間商業和市場,讓城市找回煙火氣,更好滿足了民眾個性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費需求,豐富了購物體驗和休閑業態,有助于促進消費復蘇、釋放內需潛力。讓“夜經濟”火起來,各地要大力豐富夜經濟產品供給,形成“夜游、夜景、夜秀、夜讀、夜市、夜娛”等豐富的產品體系,培育夜間購物、餐飲、游覽、演藝、影視、體育健身、醫療保健等多種夜間經濟業態,促進城市夜經濟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讓城市更有活力,讓夜經濟更加豐富多元,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層次、品質化的夜間消費需求,激發夜間經濟更大的活力。
發展“夜經濟”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是門學問。“夜經濟”的霓虹點亮、人氣聚集,將更好地激發消費潛能、廣泛惠及民生,從而助力城市煥發新活力。各地各部門要完善夜間交通、安全、環境等配套措施,加強對夜間消費產品、服務質量、價格的監管,鼓勵各經營主體誠信經營、保證質量、強化服務,加強社會治安管控,讓“夜經濟”既豐富多彩,又安全有序,持續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推動“夜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蓬勃發展的“夜經濟”是推動消費加快恢復的前沿陣地,對于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創造就業等具有獨特作用。各地要因地制宜、積極創新、凝聚合力,從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在對接消費需求上出實招,向產業化、專業化、品質化的方向升級,讓“夜經濟”不斷綻放新光彩,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