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大學生寫論文,替程序員寫代碼,會寫詩,能講笑話,甚至能幫記者寫稿子……去年底面世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一夜躥紅,持續爆火,其背后的人工智能(AI)技術讓全球互聯網科技巨頭開啟“狂飆”模式。
2月7日和8日,三大互聯網科技企業紛紛“放大招”。谷歌匆忙上馬“競品”聊天機器人巴德(Bard),ChatGPT幕后大佬微軟推出會聊天、能寫作的AI搜索引擎必應(Bing)和瀏覽器Edge,百度官宣推出類ChatGPT項目“文心一言”。ChatGPT似乎為AI打開了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刷新人們對AI認知的同時,也將互聯網科技巨頭引向了新的角斗場。
在新品發布會上,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說,AI正在重塑互聯網。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序引發行業變革,ChatGPT究竟做對了什么?
一方面,是人機互動帶來的人性化體驗。ChatGPT讓人工智能成為了一項大眾都能使用的服務,而且用戶體驗十分“驚艷”。這是此前人工智能從未達到的境界。從技術上而言,ChatGPT使用的模型和算法從參數上看未必是最高的,但其創新在于讓AI的算法和訓練過程更加“人性化”,生成“有組織”“有篩選”的文本模型,讓人工智能會“思考”。這也是提升人機互動體驗的關鍵。
另一方面,是商業化落地。一項技術,如果沒有規模化的應用場景和推廣產品,那么終將是曇花一現。ChatGPT作為一款能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和價值的應用,重新定義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商業模式,打破了AI“嵌入式”的常規形態,打造了新的內容生成和交互形態。在發布短短5天內,用戶數量破百萬,兩個多月后用戶破億,顯示出其在規模化應用上的巨大潛力。而ChatGPT背后的模型和算法,應用空間遠不止這些。
基于ChatGPT龐大的潛在用戶基數,付費服務是其最直觀的商業模式。即便僅部分付費或者收取少量費用,都能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通過流量、廣告等渠道也能實現快速變現。除了ChatGPT自身帶來的直觀經濟利益,其融入各行各業發展后產生的經濟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由此來看,ChatGPT“錢景”廣闊。
此外,互聯網能夠在全球普及,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ChatGPT能夠“出圈”,關鍵原因之一也涉及人——提升了人性化互動體驗和應用。
對于互聯網科技巨頭而言,競爭的核心并不只是技術,還有技術應用帶來的服務,后者可能更為重要。無論人工智能變得多聰明,其目的始終是服務人類。眼下,一場新的人工智能大戰已經打響。ChatGPT的出現,為人工智能應用帶來了更多新的可能。
當然,面對ChatGPT帶來的熱潮和熱議,我們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新技術到底能給人、產業、社會帶來何種深刻的變化,并不取決于它掀起的浪花有多大,而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塑現有的思維模式、組織模式和商業模式,并且形成持久的、自洽的運行閉環。從這個意義上說,ChatGPT還面臨不少的挑戰,也有不少需要克服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