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已成為青海全省的共同理念和一致行動。
近年來,青海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保護生態,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青山掩映、綠水長流已成眼前之景,水面、濕地、林草的藍綠空間占比超過七成,濕地面積穩居全國首位,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較實施保護前成倍增長,普氏原羚、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恢復明顯,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崛起必須有良好的自然生態作為保障。生存與生態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給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生態資產。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選項,推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踐證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堅持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老百姓共享藍天白云、綠水青山、鳥語花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新期待。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胸懷“國之大者”,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建設美麗中國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