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網絡安全保險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網絡安全保險政策標準體系、加強網絡安全保險產品服務創新等五方面共10條具體意見。
此前,有研究機構預計我國網絡安全保險的市場規模會出現大幅增長,甚至已有保險公司摩拳擦掌,做好了備案新產品的準備。近年來,財產險領域多個險種先后進入大眾視野。例如,“董責險”“安責險”等在相關政策推動和企業需求增長的雙重加持之下,保費規模連續創下新高,成為財險領域的重要增長極。與此前成為網紅的險種不同,并非所有的企業都需要購買“董責險”“安責險”,但是幾乎沒有哪家企業能夠離開互聯網。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安全保險已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必需品。因此,網絡安全保險的保費規模持續增長已經水到渠成。
不過,廣闊的市場前景只是行業發展的預期和努力方向,在實際的投保和理賠過程中,更需要關注的是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在網絡安全保險領域已經出現了分化。大企業往往在網絡安全領域深耕多年,無論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還是網絡安全投入都在持續加快。相比之下,中小企業不僅投保意愿不強,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投入也比較有限。此外,由于中小企業需求多樣又分散,不少保險公司難以推出個性化產品服務,客觀上造成了承保的空白區域。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大企業和小企業在網絡安全保險領域顯現出“馬太效應”。這一現象需要保險公司給予足夠的重視。大企業雖然是保險公司發展網絡安全保險的必爭之地,但是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小企業對網絡安全保險的需求同樣迫切,保險公司如何開發出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小而美”保險產品顯得更為重要。
當前,國內保險公司能夠提供的網絡安全保險產品數量還比較有限,保障責任也較為同質化。而不同領域的中小企業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投入水平和保障需求千差萬別,這就要求保險公司應面向不同行業場景、不同企業規模的差異化風險管理需求,開發多元化網絡安全保險產品,從根本上改變企業不愿投保、險企不敢承保的狀況。
對于網絡安全領域的風險防范與風險減量比事后補償更為重要。這是因為網絡安全事件引發的數據泄露、病毒入侵等問題,有可能讓企業多年的研發成果和數據積累功虧一簣。因此,針對網絡安全漏洞、惡意網絡資源、網絡安全事件等開展網絡安全威脅實時監測,及時發現風險隱患,提升網絡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能力也是發展網絡安全保險的重要發力點。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安全技術又發揮著重要作用。網絡安全保險作為跨行業融合創新的新險種,是網絡安全技術和保險服務的有機結合,不僅需要保險機構提供專業支持,也需要網絡安全企業提供相關技術,賦能網絡安全風險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全流程。保險公司只有持續開展技術與產品創新,才能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風險保障需求,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原文標題:網安險更需關注中小企業
文章鏈接:http://www.ce.cn/cysc/tech/gd2012/202308/09/t20230809_3866525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