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數據顯示,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多來,累計調水量突破60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42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億人。實踐充分證明,南水北調工程作為優化國家水資源配置格局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在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將發揮長期重要作用。
但也要看到,當前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稟賦條件沒有根本轉變,對水安全支撐和保障的需求不斷提升。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的基本水情,決定了必然要通過優化水資源戰略格局來解決水資源空間失衡問題。特別是北方地區,以占全國19%的水資源量,支撐了64%的國土面積、60%的耕地和46%的人口。北方地區涉及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主產區、能源基地,也是我國主要的生態屏障地區,對水安全保障的需求尤為強烈。南水北調工程對于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意義重大。對此,要科學做好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頂層設計。
第一,要準確把握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的各自特點,優化戰略安排,深化方案比選,強化問題研究,科學做好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頂層設計,確保總體方案經得起檢驗。要有序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以高質量建設引江補漢工程為新的起點,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同時,注重提升東中線一期工程效益,確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實現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解決北方重要經濟區、城市群、能源基地、糧食主產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的水安全保障問題,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
第二,進一步注重南水北調工程運管體制機制創新。南水北調工程規模大、投資需求多、運行維護重,必須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方式,通過改革創新解決好建設、運營、價格、投融資、調度等體制機制問題。按照兩手發力要求,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完善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和投融資機制,注重完善水價機制,真正落實好水價標準和收費制度。
第三,更加有力建設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工程。應按照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工程以及數據融合共享等方面的標準規范要求,統籌協調好物理工程與數字工程的關系,建立數字化場景,融合水資源調配、工程調度等水利專業模型,構建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工程,實現數字工程與物理工程同步仿真運行,提升工程安全高效穩定運行水平,保障工程持續發揮綜合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