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后的經濟復蘇,餐飲業表現亮眼。統計顯示,1-7月,全國餐飲收入28606億元同比增長20.5%,遠高于其他行業增速。
在此熱度下,素有中國餐飲業風向標之稱的“2023黑珍珠餐廳指南食見先鋒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以“原創”為主題,為期兩天,眾多品牌以及國內外主廚、業內專家參與交流,一批引領行業原創潮流的成果集中展示。大會成果頗豐,尤其在文化自信和科技賦能加持下的“原創”潮流,正在引領“精致餐飲”新“食”尚,推動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斷走向深入,已成共識。
民以食為天。人們對飲食需求的不斷提升,是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泉。回顧歷史,人們對飲食的需求,從吃不飽到吃得飽,解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問題;從吃得飽到吃得好,解決了味覺需求與初步的生活品質需求提升的問題。而近十多年來,尤其經歷三年疫情后,人們對飲食的需求,又從吃得好向高品質生活升級,其中至少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吃出健康身體,二是吃出文化精神享受。
向高品質生活的升級,直接催生了當前中國餐飲業的“原創”潮流。而原創之根,則源于對時令美食、二十四節氣養生、藥食同源等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源于強烈的文化自信。正如大董餐飲創始人董振祥所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中餐的原創將更具有世界性”。大董獨創的中國“意境菜”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表達相結合,給人以口感和精神層面雙重享受。如大眾點評上的高贊菜品“江雪糖醋小排”,靈感源自柳宗元名詩《江雪》,擺盤吸納八大山人繪畫的留白手法,上桌就像一幅寫意“水墨畫”。
這種文化自信,還體現在對本土食材的回歸與重視上。與以往追求“進口”不同,越來越多地方菜系對本土食材的理解愈加深刻。魚子醬好不好?鵝肝好不好?在淮揚菜非遺傳承人、中國烹飪大師周曉燕看來,和豆腐這樣的中國本土食材一樣,這些國外食材都很好,但在應用時,一定要以本土食材為主、國外食材為輔,同時國外食材要為服務于中餐,要以中國審美呈現中國菜。
科技賦能,則讓中餐“原創”如虎添翼。此次大會上,利用現代科技新工藝的成果層出不窮,成為“原創”強大新動能。例如,在傳統川菜中廣泛應用的“耙豌豆”,成都黑珍珠一鉆餐廳銀芭1986以量化發酵取代自然發酵,圍繞溫度、酵母乳酸菌配比、時間三個因素進行四梯度實驗,制作過程可追溯、可分析,食材也更鮮美、更健康、更安全;中餐獨有的“焯”法,被廣州黑珍珠二鉆餐廳躍·Yue現代粵菜料理,發展出湯、冰、火、油、汽、味、粥、水等12種“加熱”新工藝……
原創中餐的蓬勃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大廚不遠萬里前來中國“取經”。Paul Pairet在周游世界后, 2005年來到中國上海,創立了全球首家“感官餐廳”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其烹飪風格獨樹一幟,如中國鴨皮神奇融入可樂味道,或是正山小種冰凍成茶杯……Paul Paire坦言,“中國的飲食博大精深、豐富多元,給了我不少靈感和啟發”。
中餐的國際化,也是中國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與標志之一。周曉燕認為,國際化不僅是中餐館遍布全世界,更表現為全球大廚、美食愛好者越來越多來中國“打卡”,中餐應該、也完全有條件擁有這種自信。“日本著名美食品牌——小野二郎壽司店,全世界只有東京一家店別無分店,但全世界精英如總統政要、科技大咖等到東京來,都會去這家店品嘗美食。我相信,這種國際化,在中國本土餐飲業中也會越來越多。”
當原創被鼓勵,更有品質的餐飲產品便會奔涌而出。與此同時,以更高品味、更深文化精神享受等為主要特征的“精致餐飲”,也正在成為餐飲新“食”尚。美團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精致餐飲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揚州、順德、東莞、無錫等城市精致餐飲門店數同比增幅居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精致餐飲”引領的新“食”尚,正在向大眾餐飲滲透、下沉。美團高級副總裁張川表示,美團在大力發展“黑珍珠”精致餐飲的同時,還有一個面向大眾的“必吃榜”品牌,挖掘推廣更多好店、好供給,不斷提高大眾生活品質,也是美團推動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服務零售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以美團為代表的服務零售平臺,充分借助數字化技術,不斷助力服務消費質量提質升級。而將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不斷轉化為居民生活品質,已成為全國上下的高度共識。一日三餐的高質量發展是生活品質最基礎的載體,更是服務零售蓬勃向上的有力代表。在這方面,中國餐飲業任重道遠、前景光明,期待有更多生產企業、科技平臺、投資機構等,積極加入到這一進程中。
原標題:“原創”中餐引領新“食”尚
文章來源:http://www.ce.cn/cysc/sp/info/202308/28/t20230828_3868938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