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農商銀行把派駐“金融村官”作為支持鄉村振興、助力城鄉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發揮“服務員、指導員、宣傳員”三項職能,搭建便民服務、富民強村、產業發展、共建共享四大平臺,履行“為民服務、金融指導、助力發展、政策宣傳、公益傳播”五項工作職責。
堅持黨建引領,
確保履責擔當“不偏航”
一是堅持思想引領,點燃“紅色引擎”。開展“黨建共融·金融為民”行動,擴大金融服務的宣傳面和覆蓋面,提升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紅色動力”。二是堅持素質引領,建強“紅色堡壘”。“金融村官”充分發揮金融專長,協助村委健全完善農村“三資”、村級賬戶、拆遷補償、農民補貼等金融管理,提升村級賬戶數字化和規范化水平。三是堅持作風引領,激活“紅色細胞”。“金融村官”每周四為固定“駐村日”,遵守“不占用村‘兩委’班子職數、不享受村級待遇、自行解決吃飯住宿問題”的三大紀律。
搭建四大平臺,
緊盯目標任務“不松懈”
一是搭好便民服務平臺,著力提供便民服務。以“基礎服務不出村”為標準,探索“普惠金融服務站+金融村官”的服務模式,實現普惠金融“智慧型、便捷化”一站式服務。自“金融村官”駐村以來,共辦理業務量187.5萬筆,交易金額7.07億元,為近萬名村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務,真正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二是搭好產業發展平臺,精準推介金融服務。深挖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需求,累計向3840戶小微企業、4443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9103個體工商戶宣講金融政策,共計對走訪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1589戶,授信金額27.18億元;用信1383戶,用信金額23.58億元,為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三是搭好富民強村平臺,助力實現共同富裕。“金融村官”以“鐵腳板”走基層,逐戶建立普惠信息檔案,實現372個行政村的建檔信息全覆蓋,共計建檔26.32萬戶,實現授信17.97萬戶,授信面達68.28%。通過上門走訪逐戶告知授信額度,共計額度送達4.12萬戶。四是搭好共建共享平臺,打通鄉村建設通道。全面深入了解農村產業、生態、鄉風、生活等領域現狀和發展規劃,提供“零距離”金融服務支持,不斷落地、落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各項措施,助力優化農村金融文明生態,提升鄉村善治水平。
密織生態網絡,
確保為民服務“不缺項”
以“金融村官”+網格化為基礎服務模式,在全縣范圍內建設30個一級網格(支行)、407個二級網格(行政村)、1235個三級網格(自然村)。通過履職“網格化”,開展金融講堂、金融夜校等活動,將金融知識、政策宣傳到老百姓身邊,集合當地特色、特點,精心選取打造漢潤社區、1978電商園、敬安辣椒育種基地等5個“金融村官”示范點,以點帶面,為全縣金融村官工作樹標桿。
聚焦急難險重,
確保擔當作為“不走樣”
一是積極幫助弱勢群體。2022年以來累計對貧困群體發放脫貧小額貸款8808戶,發放金額3.49億元,為全縣300余戶困難百姓送上米、面、油、春聯等慰問品,切實把溫暖及關懷送到百姓心中。二是主動投身抗疫一線。充分發揮“村官”和“金融專員”雙重身份,主動投身抗疫主戰場,用行動爭做“疫”線先鋒,主動擔當作為,竭誠解決群眾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三是為復工復產提供金融支持。結合該行“抗疫先鋒貸”“惠民生活貸”“陽光e貸”等產品,一戶一策,匹配適合的信貸產品,為助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了金融力量。
“金融村官”是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創新之舉,沛縣農商銀行“金融村官”在駐村中人人爭當為民辦事的服務員、金融管理的輔導員、“三農”發展的助力員、政策知識的宣傳員、社會公益的傳播員,把好事辦好、把實事做實,確保專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各位“金融村官”也實現了由銀行員工向村干部的轉變、由村管理的“旁觀者”向“親歷者”轉變。有了更多時間和責任深入基層、接觸百姓,實現政府、銀行和農戶的無縫銜接,做到金融服務讓政府放心、百姓滿意、社會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