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農商銀行:【黨領導下的青年運動史】1929年1月―1935年11月
為慶祝建團100周年,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特開設“黨領導下的青年運動史”專欄,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青年運動史,追尋信仰之光,勇擔青春使命。
1929年
1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在上海秘密創辦的向青年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刊物《少年先鋒》創刊。
3月毛澤東同志在江西興國縣城文昌宮開辦了一個青年年訓練班。訓練時間為一個月,毛澤東同志親自講課,講授革命的目的和任務。參加學習的有三十三人,結業后都成為革命委員會的干部。
3月13日經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批準,少共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通過“少共國際綱領”,正式發表。
1930年
6月在李立三錯誤路線的領導下,實行所謂“黨團合并”,把各級團部都歸并到各級行動委員會領導之下,而取消了共青團。9月黨的六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立三路線,不久,共青團也就重新恢復限自己的組織和活動。
9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告青年團書發表,針對團內出現的“先鋒主義與取消主義”的錯誤傾向給予了批評和糾正,并對團的工作做了指示。
11月團中央根據黨的六屆三中全會告青年團書指出的“趕緊積極的整頓,切實執行工作上的轉變--主要是團的工作的青年化”的精神,召開了團的五屆三中全會,這次全會完全同意黨的三中全會對團在新形勢下的各種任務的具體指示,認為要完成團的總任務,就必須堅決地實際上進行青年團工作的轉變--轉變到“向著青年群眾”“領導青年勞動群眾斗爭”。這次全會雖然批判了立三路線取消主義的錯誤,但對立三路線錯誤的思想實質,以及它對青年運動的深刻影響,卻認識和估計得不夠。
12月20日在“左”傾分子的影響下,團中央發出緊急通告,宣布團的三中全會決定無效。通告中完全否認了三全會在停止執行立三路線對青年運動的錯誤方針,特別是恢復團的獨立組織和經常工作上所起的積極作用等正確方面。
12月21日團中央常委會又通過了“關于糾正立三路線錯誤執行國際路線的決議”。這個決議雖進一步揭發了團中央局過去執行立三路線,取消對青年工人群眾斗爭的領導,取消青年團的錯誤,但同進也表現了比立三路線更強烈的“左”傾立場。
1931年
1月12日團中央局通過關于黨四中全會的決議,表示完全擁護黨四中全會所規定的路線。并指出:“必須采取一切方法,迅速傳達黨四中全會的路線和本決議,到各級團部去進行廣大的討論,堅決反對一切不良傾向,并將這個討論與各級團部徹底轉變的具體辦法聯系起來”。
3月共青團五屆四中全會召開。這次全會實質上就是從思想上進一步貫徹了黨的“左”傾路線,并發展了團內宗派主義的斗爭。全會不久(4月)博古就擔任了團中央書記,直到9月成立了以他為首的黨的臨時中央,博古才離開團中央。
3月15日中共贛東北特委《關于少年先鋒隊組織法及任務》的通告發表。
7月1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蘇區中央局機關報《青年實話》創刊。總編輯所設江西于都,總發行所在福建長汀,每期最多印三萬份。該刊的任務是教育與組織青年參加粉碎國民黨反革命“圍剿”的斗爭,經黨發表時事解說性的文章,刊登歌曲、山歌和紅軍故事等文藝、通訊作品,文字通俗。1934年因紅軍長征停刊。
9月28日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蔣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被日寇占領,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北京、上海、天津及濟南等地學生紛紛罷課赴南京和南京學生一起請愿示威,要求出兵抗日。但蔣介石政府仍然堅持對日忍無可忍,28日寧滬愛國學生搗毀了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部,毆打了外交部長王正延,遭到反動當局的鎮壓,學生有十幾個人受了傷。
10月10日全國學生舉行反日示威,廣州的國民黨軍隊向學開槍射擊,打死十多人。
1932年
1月8日中央蘇區少年先鋒隊總隊部機關報《少年先鋒》創刊。
1月25日蘇區共青團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
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駐松滬的上海十九路軍與日寇英勇作戰,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國統區廣大團員、青年在黨的號召下參加了支援十九路軍的抗日斗爭。他們不僅參加戰斗,而且舉行了大規模的抗日活動,大大鼓舞了十九路軍的抗日決心。
5月5日蘇區召開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會通過了《蘇維埃區域少年先鋒隊的章程》。
12月24日列寧團校第一期在江西瑞金洋溪村舉行開學典禮。紅軍總司令朱德、蘇區中央局書記任弼時等出席。這期學員共一百二十四人,都是14-25歲的青年。團中央負責人顧作霖同志兼任列寧團校校長。1933年2月25日毛澤東同志為列寧團校講述中華蘇維埃革命運動史勉勵大家:要在工作上、學習上起模范作用,做為黨的助手,扎扎實實做好蘇維埃、紅軍中的青年工作,調動廣大青年的積極性,為革命戰爭服務。2月29日列寧團校第一期結業。周恩來同志到會勉勵學員要發揚共青團的革命傳統和作風,做反“圍剿”的先鋒戰士。
1933年
4月3日北平學生積極參加黨發起的為李大釗同志舉行公葬的活動。他們在挽聯中寫道:“為革命而奮斗,為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恨;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送葬隊伍在途中遭到國民黨大隊軍警、特務的槍擊。事后成千青年被逮捕,四五百人在獄中遭到殺害。
5月20日團中央為響應黨“建立一百萬鐵的紅軍”的號召,正式發布了關于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這一決定發布后,立即得到了根據地廣大青年的響應。8月1日“少共國際師”宣布成立。全師由一萬多名青年組成,其中團員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少共國際師在作戰中勇敢頑強,遵義會議后和紅一軍團主力合并。
1934年
7月15日中華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革命軍委會會發表了《北上抗日宣言》后,根據地青年踴躍地參加了方志敏同志領導的北上抗日先遣隊。
10月廣大共青團員,青年指戰員跟隨黨中央、毛澤東同志進行了舉世聞名的十萬千里長征。他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爬雪山,過草地,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戰勝天險臘子口……發揚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沖破敵人重重包圍,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
1935年
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在青年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抗日救亡烈火從此熊熊燃燒起來。
9月少共國際召開了第六次代表大會,會上依照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精神,決定建立全世界青年的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號召全世界青年為民主自由和平而奮斗。為了實現這個任務,少共國際指示各國青年團要“根本改造”,使團成為“廣大群眾的非黨的青年團”,同時指示中國才“要與民族解放組織和民族改良組織的青年經常合作和聯合,與還在國民黨影響下的青年合作”。
11月1日黨中央發布了《關于青年工作的決定》,決定把先進青年的共產主義組織--共青團,改造為青年群眾的抗日救亡組織,同時大批吸收團員加入共產黨,拋棄一切第二黨的關門主義的工作方式,吸收廣大青年參加到抗日救國的民族統一戰線中來。
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爆發。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次大規模的以學生為先鋒的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日寇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強占東北三省后,又步步進逼華北。國民黨反動政府連續和日寇簽訂了《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等賣國條約。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為適應日寇“華北政權特殊化”要求,準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使日寇實際上控制了華北五省。在這祖國危急,華北危急的關頭,12月9日北平的大中學校學生約四、五千人不顧反動軍警包圍和阻攔,面對大刀、水龍、皮鞭、逮捕等威脅,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口號,舉行愛國請愿和示威游行,但卻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逮捕和屠殺,打死一人,打傷五百多人,抓走學生領袖十余人。
12月16日是傀儡政府“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日了,北京市一萬多名學生又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游行示威。并在天橋召開市民二萬余人大會,通過決議,不承認“冀察政務委員會”,誓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這次斗爭,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宣告延期成立。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全國人民和青年的響應與支援,杭州、上海、廣州、南京、天津、長沙、武漢等地數十萬學生發出通電宣言,舉行罷課示威游行。這一運動很快變成了廣大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12月20日根據黨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改造共青團的決定,團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指出:為挽救民族危亡,必須牢記愛國學生運動的歷史經驗教訓,要把自己的組織鞏固起來,把抗日去,到軍隊中去!宣言還聲明共青團改為抗日救國青年團,歡迎一切愛國青年加入。這一宣言發出發后,全國各地共青團組織開始改變組織方針和工作方式,經過一年的試驗和轉變,到一九三六年冬,共青團實出了徹底改造。
12月27日毛澤東同志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及時給學生運動的發展指明方向。毛澤東同志說:“學生運動已有了極大的發展,將來一定還要有更大的發展。但學生運動要得到持久性,要沖破賣國賊的戒嚴令,警察、偵探、學棍、法西斯蒂的破壞和屠殺政策,只有和工人、農民、兵士的斗爭配全起來,才有可能。”
11月5日平津學生發表宣言,要求國民黨政策開放言論,集會自由,禁止非法捕殺青年。
|